我的考研生活正式落幕了 | no.13
我的考研生活正式落幕了 | no.13
随笔|2023-5-2|最后更新: 2025-3-29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观前提示CW:一篇关于考研的流水账
 
4月30日调剂系统关闭。
所以截至今天,我的考研生活也正式落幕了。
 

 
2022年3月15号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写,“就发一条考研博文吧,以此开始。”
 
煞有其事的挑了九张图片里,一张是参与中传某学长论文数据收集的访谈截屏,两张是给过我力量的公众人物,一张是在新疆的我,一张是高三的时候给自己写下的话,还有一张,是在微博偶遇的暨大研究生学姐写下的话。
 
“前些天为了看文献熬到一点半,早上不到七点起床,迅速洗漱吃早餐赶去图书馆。持续了一周左右状态明显焉焉的,好在跑步没有断掉,不然怕是要面临去年这时候‘捞不起来自己’的那种境遇。 让我为之一振的是在图书馆遇到了潇潇老师,老师说她很喜欢呆在图书馆,我也是。站在书丛中能清楚地知晓自己的局限,我说我自己。”
 
3月15日是什么呢?我其实已经忘记了,但翻看我记下的文字,那天应该是看了小董老师的B站直播,听他分享跟考研相关的事情。他的故事我已经会背了,英专跨考新传,每天在图书馆看专业书,对桌是同样备考的素不相识的女生,有一天看到对方在图书馆哭,递过去一张纸巾,看她哭完擦干眼泪继续背书,无需多言。
 
那天听他认真地讲“考不考上真的有所谓,那些说‘考不上无所谓,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那都是扯淡,当然要考上,考不考上真的有所谓。”那时候还会开朗的笑,今天再听一次依旧笑了出来。
 
是的,考不考上真的有所谓。
 
去年三月份还在做一份线上实习,彼时的我对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没有想象,只是想考研,单纯地想要做学术,也想要再有时间把自己泡在书堆里,泡在文献和在地研究里。想要去远方,去探寻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
 
背书真的太痛苦了。我想起来高中选理不选文的一大原因就是,我真的很不擅长很不喜欢背书。于是在择校的时候挑挑拣拣,把要考新闻史的学校都筛选删除,再把聚焦传播学的学校标注高亮,加上喜欢的好几家公司都在北京,我头一铁,说,我想去北京。
 
去,去就去。
 
和北师还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羁绊的,高中朋友复读去了北师,网易云很久之前认识的同好也在北师,毕业论文的毛毛象参考文献里有一位作者来自北师,毕设微博号后台有一位北师的研究生发来私信。
 
我想象过无数次北京的天空,冬天的雪。想象自己能够多逛几次故宫,或者是去隔壁学校蹭课。与此同时,我又不是很敢去想它,怕它破碎,开裂,融入到我以后某个痛哭的梦中。
 
事实证明,羁绊也就到此为止了。
 
跟淼路过一间空教室偷偷写下的
跟淼路过一间空教室偷偷写下的
 

 
备考的时间总是漫长得让人觉得慵懒的。除开看文献的时间,其他的背书、背单词、背政治题、整理笔记的时间,都显得那样无趣。
 
每天上午去图书馆找位置坐下,中午吃饭,回去睡个午觉,下午继续到图书馆,晚上吃饭,再继续背背书,十点钟把电脑包寄存到楼下的柜子里,打电话给爸妈一边往宿舍走。
 
这就是最后几个月我的备考日程。
 
不苦诶,至少彼时的我不觉得很苦,反而从中感受到一种秩序的快乐。能够读书写作,哪怕做题还是一塌糊涂,焦虑又惴惴不安地想象那个结果,但心里虽然发闷但是是快乐的。十点多回到宿舍甚至还可以看一会游戏直播,看少年们突突打枪,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想。
 
一路上遇到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身边人来来去去,我也在来来去去中穿梭。
 
五月,住进了毛象,把自己的许多负面情绪都倾倒在那里,结识了一同考研的象友,每天在里面怒吼、痛哭、撸猫、散步,随机挑选象友拥抱。一年前的我怕是要惊叹一个社交媒体网站竟有如此大的安抚人心的力量,让我一年不到在里面发了600多条嘟嘟。
 
六月,终于把融合新闻课上虚拟偶像的舆情报告做完了,根据数据做了分析,调了好久的配色和排版,还蛮喜欢。
 
七月,暑假图书馆开放楼层缩减,换了另一个常驻座位。单词进入第二轮,基础笔记还没看完,更别说其他的书目。听到比我大一届的学姐没有考上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
 
八月,看到了那场中传学长论文数据收集的访谈,自己作为编号9号受访者,以数据身份存在的文章被发表在了新传C刊上。感叹一下人生第一次发C刊了,又很想笑。
 
九月,一同决定考研的朋友们陆陆续续在半途退场了,去奔赴另外的道路,或是决定明年再来。剩下的人不多,莫名有一种还是要一个人走这条路的难过。看到考研群被改成娱乐群,大家发“想睡懒觉”,我也想。
 
在教师节那天给喜欢的老师发了邮件,写得很长,意外地也收到了长长的回复。“小事follow your mind,大事follow your heart;选择都是无所谓对错的,就看是否是自己真心选择。在大时代面前,我们能做的很少;或许就是在‘结构’之下,发挥自己有限的‘能动性’。 ”
 
十一月份我才开始练题,当我知道要在30分钟写完800个字的论述题,感觉自己的脑袋瓜子嗡嗡作响。事实上,在考试前我写过的题也很少很少,几乎都在练思路、列小标题,忽略掉所有的名人名言和论据。仿佛又回到高三写作文的时间里。
 
做“虚拟偶像”小组pre的前一天晚上,焦虑到在被窝里反复练习
做“虚拟偶像”小组pre的前一天晚上,焦虑到在被窝里反复练习
 

 
“巨变”发生在十一月末。
 
彼时整个广州还笼罩在进一步加紧封控措施的阴雨下,先是海珠,然后是白云,越秀,慢慢的包围圈缩紧,缩紧到只剩下小半个天河能够出行。某天中午朋友之间开始疯传消息,广州要封城,要走的快走。
 
所有人都在慌忙打电话,买车票,计划逃离。
 
似乎是上面也搞不清楚上面的上面要怎么做,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和老师都在小声地催促同学们快点走,再不走可能就走不了了。要快,他们说,要快,最好今晚。
 
那天晚上我的朋友们连夜出逃,在晚上十一点的时候仓皇收拾好行李打车出门,剩下焦虑的我和一地的迷茫。
 
我问班干,问学校研招办老师,学校有说我们这一些考研的学生是走还是留下?
 
答曰,学校并没有说明。只说自己行为自己负责,后续研招网是否会统一安排异地考试我们也不清楚。
 
notion image
 
留在学校必定会在考前阳,离开学校则能否考试前途未卜。
 
在纠结,纠结,买了高铁票又退掉,纠结后又狠下心买了票,爸妈轮流打来电话劝我,我爸说,十分钟,你做好决定。
 
于是我在一场崩溃大哭后,坐上了回家的高铁。
 
几乎是检票进站的一分钟后,手机收到了新闻推送——“广州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所有的核酸点撤离,交通恢复正常,堂食恢复。似乎此前一个月的公共交通停止运行、每日全员核酸、无法走出的校门都是笑话,能在一夜之间被一笔勾销。
 
我也走进了我的十二月。
 
 
十二月几乎是流完了前几个月没有哭的泪水。我这么想。
 
在家的学习效率一落千丈,在那张小桌子下放一个电脑就摊不开任何一本书,每日的情绪支出也让我分心。最重要是,能否考试、要如何考试、去哪里考试,这些问题把我脑子里的空间挤占,而消极得不想做任何事情。
 
一边哭一边背书,觉得自己的前路好像慢慢消失了。
 
那一阵子每日有效学习时间从在校的9小时跌倒2小时,坐得太久会被家里人叨叨“每隔一个小时要起来走走”、“不要总坐在那里看电脑”,回家要七天五检,每天花一个小时出门、排队、测核酸。
 
12月7日做了一套2020年的英语题,估分不到60。而9月份做真题甚至都有过75分。崩溃。
 
时间来到下半个月,在校备考的同学有已经阳了发高烧的情况,疫情也逐渐蔓延到家乡的小城。妈妈办公室有人开始感冒咳嗽,爸爸公司食堂也关掉堂食。我也从学不下去的自暴自弃,转变为每天担心阳了的状态里。
 
考前需要测核酸,在广场上的临时帐篷外面排长队,每个人都隔着一两米的距离,爸爸叮嘱我在摘口罩张嘴的时候闭气,我说好。阳光是好的,照在人身上暖暖的发着光。
 
notion image
 
 

 
成绩当然是没有考上,这其实在考完的那一刻就明白了。只是没想到英语和政治会考得这样差,以至于专业课的分数浪费得让我觉得有些遗憾。
 
预调剂的时候接到了某偏远院校的电话,对方说,给你五分钟考虑清楚要不要过来面试。
 
那个时候我在网吧——因为毕业设计的视频需要剪辑,电脑又不是很能撑住,我们于是带着U盘集体到网吧“开黑”剪辑。我在网吧走廊上打开地图看两千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我问我自己,要去吗?不去会不会后悔。
 
说实话在往后的日子我无数次想要归因于精神状态、忙不过来的毕设、自己没准备好的面试复习、还有其他调剂机会的侥幸心理,但没有办法回溯的事实是,我在那五分钟内做出了“拒绝”的决定。
 
戏剧性的是,在拒绝的第二天,学校就下达了毕设和毕业论文延期的通知。
 
或许是它给了我“如果放弃它,去调剂沿海双非应该是没问题”的错觉,那时候我想着,再不济就去汕大吧,直到在正式调剂时由于卡总分被多次拒绝,我才明白我放弃的是什么。
 
我几乎没有跟谁提起过这次彻彻底底错误的调剂,可以想象到听闻此事的朋友们,会讶异、不解、想说点什么安慰,但我知道这完全是自己做下的选择,所有的也需要自己去承担。后来想起来,我差的可能不仅是成绩,更是差在了那一些“没有足够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规划”和“不敢勇敢去尝试,哪怕需要付出代价”的现实上。
 
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克服的地方。
 
有朋友问我会不会二战,我也在犹豫。有时候在想自己真的需要这个学历吗?但看着自己没有多少含金量的实习、错过的秋招,以及青睐岗位“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要求,我在想,好像又挺需要的。
 
在毕业论文被评阅老师说,有本科生做关注到这样前沿的题目很欣慰,或许可以尝试发表,的时候,我在想,好像又挺需要的。
 
或许我还是喜欢读书的,喜欢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哪里有校园生活这样幸福的日子,不需要想今日kpi和如何赚钱。人这一辈子能够遇到喜欢的事情是不容易的,所以也很幸运了,我体会过一段路程。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刚看完《四叠半神话大系》的一二集,男主人公在京都大学念书,却发现自己的大学经历和所期待的“玫瑰色校园生活”不同,失败的恋爱,稀少往来的朋友,他觉得,是自己最初选择了网球社团,才导致了自己大学生活的失败。
 
但是在平行时空里,他加入到了其他的社团,事情也并未如他所想的变得绚烂,而是依旧那样犹豫、懊悔、小心翼翼。
 
我想,如果再来一次,我依旧会做下哪些选择。当下发生的时候我们无法体会到,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
 
写完论文获得的满足感。两百多个为了理想不能说很努力但至少有在努力的日夜。私密朋友圈里一百条关于考研的记录。朋友们的挂念。
 
他们都替我铭记着。所以我也一点都不后悔。
 
并不是今年不能再见就永远不能再见,读不到的书以后再读,找不到的工作也终究会找到。摒弃掉“好学生思维”带来的虚假安全感,下一次有机会一定一定要攥在手中。
 
 
并且好消息是,不读书的话,养猫的计划就要提前啦。
喵呜~🐱
 
notion image
 
 

今天推荐一些教育相关的内容吧:

“我们可以把上大学理解为一个迷宫探险游戏,参赛者的两种模式是直觉依赖和目标掌控。直觉依赖模式的参赛者不是很了解迷宫的情况,但他们非常仰慕迷宫,他们被告诉从兴趣出发自由探索,但没有意识到迷宫尽头有考核,迷宫有不同的出口通往不同的前程,通过出口有竞争且竞争内容不同。他们没有迷宫的介绍攻略,因为所有人都默认了你了解它。另一类参赛者仿佛就有一张地图,知道未来面临的是什么,每一个关口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直奔出口而去。”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ChatGPT 以及其他的生成式 AI 工具,将如何改变人类传授知识的方式,乃至影响未来的社会分工?本期是「科技早知道」与「声东击西」的串台节目,聊聊 ChatGPT 当下给教育行业带来的震动,以及思考这种变化的角度。”
“半月抛”的生活现状 | no.14勇敢地去出走,勇敢去爱 | no.12
Loading...